1、景观,诗意与创意的融合,既是自然现象,也是艺术形式。景观设计,跨学科的专业,融合建筑、园林、生态、地理,追求和谐、美观且实用的空间。景观设计起源于人类早期定居点,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现已独立成科,涵盖城市规划至庭院设计。设计师需具丰富知识、创新思维与艺术鉴赏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什么是景观设计专业 职业定义: 景观设计师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 从事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 (1) 景观规划设计; (2) 园林绿化规 划建设; (3) 室外空间环境创造; (4) 景观资源保护。
3、该专业注重创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材料应用知识。毕业生可以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发展。以上就是对景观类专业的一些主要方向和内容的简单介绍。这些专业在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热爱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设计理念:(1)合理功能分区: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共空间的使用性质要有一定的区域性的划分,所以要进行功能分区,但是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各个分区之间不宜完全割裂,需要相互交流、相互渗透。
校园景观的环境分析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这包括校园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植被、水体等,以及人工环境,如建筑、道路、雕塑等。自然环境是校园景观的基底,其特色直接影响校园的景观效果。植被的丰富度、水体的流动感以及地形的高低起伏都能为校园增添独特的魅力。
功能、定位特点:是园林景观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园林景观区别于纯粹艺术设计的重点,是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指导核心。 主题、立意特点:是形成园林景观特色的主要因素。 空间、尺度特点:复合项目环境定位,一般以强调舒适宜人为主,少数以体现大气简洁为主。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物理环境安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要把好质量关,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灾功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安全原则: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编并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强制执行。它以建标[2008]102号通知为修订依据,适应新课程标准和安全保障,取代了旧版GBJ 99-86。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设施设备的要求。校园规划设计 校园规划设计应遵循整体性、人文性、生态性、安全性的原则,以适应学校教学、科研、生活和各类活动的需要。校园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噪声源及危险性因素,满足自然采光、通风和防止噪声干扰的要求。
第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第0.3条 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一章第三节到第十一节的规定,各类用途室内净高如下:小学教室:净高10米。中学、中师、幼师教室:净高40米。实验室:净高40米。舞蹈教室:净高50米。教学辅助用房:净高10米。办公及服务用房:净高80米。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临空窗台的高度不应低于0.9米。这是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第5条的规定。此外,许多地方还有进一步的规定,如在距地面完成面以上2米范围内需要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