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枢纽有大量的始发终到列车,固然有其车站规划设计、功能定位的原因,但客观条件,也是因为上海这座巨无霸城市兼末端城市(即:无论”虹桥高铁站“是不是设在机场,只要它是地级市大站就会如此)。
虹桥枢纽原有规划路网不适应新的发展。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自2010年3月16日虹桥枢纽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效益,规划的一纵二横快速系统亦已发挥了巨大的交通作用。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正式建成(也就是铁路上海虹桥站投用)后,上海虹桥机场再无扩建可能。周边已经是虹桥商务区,拆迁的经济成本和其他成本都太高,周边居民也根本不会允许虹桥机场再扩建。所以虹桥机场目前的吞吐能力基本再没有大的提升可能。只有提升空管能力尚能在未来增加少量时刻资源。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建设上的一大创新,它包括将航空、高速铁路、磁浮、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结合在一起,不管是汇集的交通方式的数量还是规模,在国际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1、南桥新城作为上海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十一五”规划的宏大蓝图,是9个新城计划中的一个,而到了“十二五”时期,它更是被提升到了郊区新城建设的优先地位。
2、现代农业园区依托既有农产品深加工和生物医药的产业基础进行升级改造,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培育研发创新、技术检验、生产认证、商务服务等职能,同时,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为南桥新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
3、南桥新城将以低碳·生态,智慧·宜居的理念为主导,建设一个低碳城市。通过紧凑的城市规划,将产业区与生活区紧密结合,鼓励制造业的能级提升和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以及广泛应用可再生能源,构建低碳市政基础设施,降低能源消耗。
4、南桥新城规划范围为北至大叶公路,东至浦星公路,南至G1501上海绕城高速,西至南沙港和沪杭公路,总面积73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75万人。
上海松江新城的发展,正面临着空间布局的挑战。空间缝合理论作为一种创新视角,聚焦生态、交通、功能与形态的和谐共生,致力于破解“拼贴城市”的难题。它倡导山水与城市的对话、交通网络的连通、功能组团的交融和空间形态的统一,力求打造一个更具整体感的新城。
进行了 松江新城绿环概念规划方案 评选 松江新城绿环是环绕松江新城周边,由沈砖公路、G150黄浦江、沈海高速围合形成的环状区域,总面积约82平方公里、周长约43公里。黄浦江、油墩港、泖港、洞泾港、通波塘都亮丽登场。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县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县接壤。区境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总面积605平方公里。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
松江城市规划展示馆松江城市规划展示馆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展馆整体按照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以现代展示技术为叙事语言,以艺术性与人文性为表达触感,将松江的昨天-今天-明天以“人文”、“科创”、“生态”三大内容主题空间展开描绘。
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规划新城11个,分别是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惠南、青浦、南桥、城桥及空港新城和海港新城。新城人口规模一般为20~30万人。